股票配资是 重新认识晚清改革:中国人走出两千年秦制的第一次机会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预备立宪……为了适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不断推出各种革新,建兵工厂、修铁路、废科举等等,为何到了辛亥年间,武昌城里还是响起了枪声,清廷统治也随之结束?
在网上炒股配资平台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借入资金来进行股票交易。这样,投资者只需支付一部分资金作为保证金,就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交易。这种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投资者的收益,但同时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
在新书《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中,历史研究者谌旭彬从1861年启动洋务运动开始,写到1911年清廷灭亡,聚焦于晚清改革和转型,在51年间选取了51桩与改革有关的事情,试图对这个已被无数人探求过的历史难题再次做出回应。“在我看来,晚清这场改革,是中国人走出两千年秦制的第一次机会,与之前历代王朝发生的改革相比,晚清改革更值得重新认识和总结经验教训。”
“倒U形曲线”的晚清改革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谌旭彬认为,这场战争虽然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同意五口通商而结束,但战争本身并没有将国家上下从“天朝上国”的睡梦中唤醒。
翻阅当时的史料可以看到,沿海士绅多把英军视作明代的倭寇之流。战争结束后,即便与英军的坚船利炮有近距离接触的士大夫阶层,也很少有人认为清朝与英国比已经落后了,需要实施改革,尽早缩小两国之间的差距,才能避免再次战败。以战争亲历者、林则徐幕僚梁廷枏为例,他认为英国人的火炮源自明朝时的“地雷飞炮”,先进的船舰则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时赠送了他们设计图纸,只要将古人留下的传统技术与学问参透,“夷将如我何?”
清政府意识到必须得做出深层次变革,始于“庚申之变”。1860年,英法联军攻下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随即便是“火烧圆明园”的浩劫。次年,咸丰皇帝在忧惧中病死。1861年,为了应对占据北京城的英法联军,清政府被迫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与世界各国对接的专门机构,由此走上变革之路。
“中国是一个有很强烈的改革传统的国家,先秦时代有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汉代有王莽改革,宋代有王安石变法,明代有张居正变法,清代有雍正摊丁入亩改革,可以说,历史上变法传统非常深。”谌旭彬说,但是之前的所有改革,全是在秦制这套统治体系里做修修补补,变法目的总结起来,都是为了解决人力、物力的汲取问题,让朝廷获得更多财政收入,而“晚清这次改革不一样,改革目标始终只有一个,就是洗雪‘庚申耻辱’”。
这场官方投资巨大、轰轰烈烈持续了几十年的改革,为什么终点竟然会是辛亥革命呢?谌旭彬说,主要是在前后50年过程中,改革并非不断持续前进,而是有一条“倒U形曲线”。“按照传统的说法,作为晚清改革掌舵者的慈禧太后,在改革中是顽固派,是阻碍改革的力量。但是我对慈禧太后的看法有所不同,如果仔细审视整个晚清改革过程,会发现在改革的不同阶段,她的立场不同。这也涉及我们该怎样去看待晚清改革。”
改革40年,又回到起点
一般来说,晚清改革被区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三个阶段。谌旭彬认为,晚清改革的进程还可以划分为“倒U形曲线”式的三段。
在曲线的前半段,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艰难突破各种阻碍坚持向前,力推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到了1884年的甲申易枢,奕訢为首的军机大臣被全部罢免,慈禧太后将改革速度放缓,甚至进入停滞阶段。等到甲午战争,尤其是庚子之变后,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重启改革的呼声再次强烈响起,但她随后推出的立宪新政却激起各方反对。至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失去人心的清廷不可避免地走向覆灭,晚清改革也同时宣告失败。
谌旭彬说,慈禧对改革态度发生变化,始于1875年中法战争。它从一开始就被朝野上下视为检验洋务改革成果的“大考”,慈禧太后也力主用武力解决。最后,中法战争因为种种原因,以不赔款不割地而签订和约的方式结束,令朝野产生“同光中兴”已经实现的错觉,慈禧太后对改革的支持力度也随之变小。此后十多年里,她耽于享乐,清朝陆军的近代化改革几乎停滞,北洋水师更是受经费限制举步维艰,不知不觉间,清帝国与同时代其他飞速发展的欧洲列强之间,差距被无限拉大了。
1894年的甲午战争不过是晚清悲剧的开始,1900年的庚子之变,北京城再次失陷,这次轮到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外逃,“历史转了一个40年的大圈,又回到了起点”。
最近几十年来,史学界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出现过几次变化。最早是全面批判,认为她昏庸无能,是清帝国的“葬送者”。后来,有部分学者肯定她在“同光中兴”中的作用,只是受历史局限,作用不是很大。
相比之下,谌旭彬更多肯定了慈禧太后在晚清改革中的作用。在他看来,从1861年启动洋务运动改革到去世,近50年的统治时间里,慈禧太后的政治立场始终没变,就是维护爱新觉罗皇室的利益,保住大清江山。变的是,在改革的不同阶段,她对改革的支持力度。“当改革只限于引进枪炮和技术时,慈禧是高度支持的,当改革要深入制度层面,变科举、变官僚体制时,慈禧担忧会损害大清的统治,就持反对态度。到了清末新政,她其实是采取一种欺骗手段,挂‘新政’牌子,重建皇权专制,这时就成为改革的阻力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彭晓玲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国家税务总局:持续深化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国家税务总局:持续深化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
07-19 22:48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07-19 20:22 国资委: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资委: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07-19 20:03 三中全会有哪些值得关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7-19 03:15 三中全会公报高屋建瓴,从战略高度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三中全会发布公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改革总目标,即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股票配资是,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07-19 03:1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